北二环王府井商圈,77文创园【美术馆】独栋出租!
北二环王府井商圈,77文创园【美术馆】独栋出租!
王府井商圈作为北京最负盛名的商业中心之一,历经百年沧桑,始终是城市繁荣的象征与商业文化的缩影。这片不足1.65平方公里的区域,浓缩了从明清时期的市井烟火到当代国际消费枢纽的蜕变轨迹,其发展历程既是中国商业文明演进的一面镜子,也折射出首都城市更新的时代命题。
北二环王府井商圈,77文创园【美术馆】独栋出租!
商办楼宇商办楼宇2025年04月15日 22:37北京
一、物业基本信息
1. 产权性质
- 文创产业专属产权,独立产权证书
- 东方道朴文化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直租
2. 空间参数
- 总建筑面积:3524.98㎡(地上2414.32㎡+地下1110.66㎡)
- 建筑结构:框架结构,南北通透
- 楼层分布:地上3层+地下1层
- 空间特色:6米挑高LOFT空间,可自由分割组合
- 硬件配置:中央空调系统,双路供电,独立新风系统
3. 租赁政策
- 租金模式:月租金面议(含物业管理费)
- 租期灵活:3年起租,可续签
- 产业准入:影视制作/艺术展览/文创办公/创意零售等文化产业优先
二、园区核心优势
1. 品牌实力
- 运营主体:东方道朴(北京成立超10年的专业文创园区运营商)
- 品牌矩阵:已开发运营77文创【国子监】、【雍和宫】、【孔庙】等标杆项目
- 改造设计:由国际知名建筑师团队主持,获LEED金级认证
2. 政策支持
- 市级资质:首批"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"(2018)
- 专项补贴:入驻企业可申领"房租通"政策(最高30万/年,连续2年)
- 产业扶持:享受东城区"文菁计划"专项资金支持
3. 荣誉认证
- 建筑奖项:2016中国建筑学会创作金奖
- 行业认证:2018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
- 文化认证: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
4. 产业生态
- 头部企业:北京剧目排练中心(政府指定艺术机构)
- 文创矩阵:无用生活空间(设计师品牌)、单立人喜剧(知名内容厂牌)
- 科技融合:杉树科技(AI应用)、国研大数据(数字经济)
三、区位交通网络
1. 核心区位
- 坐标: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7号(隆福寺文化核心区)
- 文化坐标:毗邻中国美术馆(直线距离200米)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
- 商圈配套:隆福寺文创园、嘉德艺术中心、三联韬奋书店
2. 轨道交通
- 5号线:东四站(D口西南口步行8分钟)
- 6号线:南锣鼓巷站(B口步行12分钟)
- 8号线:中国美术馆站(A口步行5分钟)
3. 周边配套
- 文化设施:首都剧场、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
- 商业配套:新隆福大厦、木木艺术社区
- 生活配套:北京协和医院(1.5公里)、东四商圈
- 教育资源:中央美术学院(王府井校区)、景山学校
四、招商方向
重点引进:
■ 影视制作:影视工作室/后期制作/发行机构
■ 艺术机构:画廊/艺术基金会/拍卖公司
■ 文创办公:内容创作/数字媒体/文化科技
■ 体验空间:文创零售/主题书店/文化餐饮
【预约看房】
招商专线:138-1111-9290(同微信)
接待中心:园区1号楼101室(每日9:00-18:00)
注:本物业享受东城区文化产业特别通道审批服务,可协助办理工商注册、文产资质等手续
(附图:区位示意图/空间平面图/实景照片)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编辑搜图
**历史基因与空间重构**
追溯至明代永乐年间,王府井因十座王府与一口甜水井得名,清代形成以东安市场为核心的市集。1903年开业的东安市场开创了京城首个综合性商场的先河,其"前店后厂"模式与说书唱戏的市井文化相融,奠定了商圈"商娱一体"的基因。新中国成立后,王府井百货大楼于1955年拔地而起,其"新中国第一店"的地位与张秉贵"一团火"精神,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商业服务的标杆。改革开放后,1992年启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造,将传统百货升级为现代化购物中心,新东安市场(现APM)引入香港资本,标志着商业形态与国际接轨的开端。
**消费升级与业态蝶变**
进入21世纪,王府井商圈经历着从单一购物向体验式消费的转型。数据显示,目前区域内聚集了超700个国际品牌,其中48家首店、旗舰店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东方新天地通过"街区+mall"模式串联奢侈品牌与快时尚;王府中环以"文化商业综合体"定位引入故宫文创等本土IP,其季度艺术展吸引日均万余人流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开业的金街购物中心西区改造项目,将老字号盛锡福、中国照相馆与元宇宙体验馆并置,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餐饮业态同样呈现多元化趋势,从全聚德烤鸭到Blue Bottle咖啡,从吴裕泰茶庄到Shake Shack汉堡,满足Z世代"舌尖全球化"的需求。
**文化赋能与夜间经济**
商圈近年着力挖掘文化附加值,依托周边首都剧场、嘉德艺术中心等资源,形成"商业+艺术"的共生生态。王府井书店打造24小时阅读区,与教堂广场的爵士乐演出形成昼夜文化接力。每年举办的国际品牌节、非遗市集等活动,将商业空间转化为城市文化客厅。2024年推出的"数字金街"项目,通过AR技术还原老字号历史场景,游客扫描地砖二维码即可观看同仁堂创始故事等微纪录片。夜间经济方面,百货大楼"和平菓局"怀旧主题街区营业至23点,APM外广场的3D灯光秀成为网红打卡点,数据显示商圈夜间客流已占全日35%。
**交通网络与客流结构**
作为地铁1号线与8号线的换乘枢纽,王府井站日均客流超12万人次。2024年新开通的东单北大街地下连廊,将商圈与东单、灯市口区域无缝衔接。客流分析显示,本地消费者占比从2010年的72%降至2023年的54%,游客中京津冀短途客群增长显著,高铁"1小时生活圈"效应凸显。值得注意的是,高端消费回流趋势明显,SKP百货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8%,印证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。
**挑战与未来方向**
面对三里屯、国贸等新兴商圈的竞争,王府井仍需破解多重课题:一是商业空间趋于饱和,需通过屋顶花园、地下空间开发提升容积率;二是老字号创新乏力,部分品牌数字化改造滞后;三是国际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,外语导购、退税服务等配套不足。根据《王府井商圈高质量发展规划(2025-2030)》,未来将重点建设"智慧商业示范区",推广无人配送机器人、AI虚拟试衣等技术;同时强化"京味文化"标识,计划重建消失的老戏院、茶楼等记忆载体。
站在城市更新的维度观察,王府井商圈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对"商业与人文如何共生"这一命题的探索。当人们在乐高旗舰店拼砌故宫模型,在Hamleys玩具店听相声表演时,实际上正参与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商业文明对话。这座永不落幕的城市会客厅,仍在续写着属于21世纪的"清明上河图"。